弟兄姐妹们:
大家主内平安!
一、在哪些方面需要忍耐
- 面对苦难与试炼时忍耐
圣经认为苦难是信仰成长的塑造过程,需忍耐其中的痛苦与等候。如《雅各书》1:2-4 所说“我的弟兄们,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;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当成功,使你们成全、完备,毫无缺欠”,核心是相信上帝的主权,不抱怨、不放弃,在试炼中持守对上帝的信靠。
- 等候上帝应许时忍耐
上帝的计划常不按人的时间节奏成就,需忍耐“延迟的应许”。如《诗篇》27:14“要等候耶和华,当壮胆,坚固你的心,我再说,要等候耶和华”,重点是相信上帝的信实,不急于用自己的方式促成,而是在等候中坚固信心。
- 面对他人冒犯与亏欠时忍耐
以基督的爱为榜样,对他人的过错、误解或伤害持包容与忍耐的态度。如《歌罗西书》3:12-13 教导“你们既是神的选民,圣洁蒙爱的人,就要存怜悯、恩慈、谦虚、温柔、忍耐的心。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,总要彼此包容,彼此饶恕”,核心是效法基督饶恕罪人的爱,不轻易发怒、不报复,用忍耐彰显信仰的见证。
- 追求成圣与活出真理时忍耐
基督徒在追求生命改变(如胜过私欲、践行真理)的过程中,会经历“旧生命与新生命的争战”,需忍耐过程中的软弱与反复。如《提摩太后书》4:2-3 劝勉“务要传道,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,并用百般的忍耐、各样的教训责备人,警戒人,劝勉人”,重点是靠上帝的恩典坚持走真理的道路,不因暂时的困难或失败放弃对圣洁的追求。
二、界限
“以神的真理为界限”——对“彰显神主权、指向生命成长”的事需忍耐,对“违背神本性、破坏真理公义”的事绝不能忍耐。
- 必须忍耐的事:以顺服神、造就生命为核心
神允许的苦难与试炼:面对疾病、失去、环境困境等神允许的试炼,需忍耐痛苦,相信这是“炼净信心、使人成全完备”的过程,不抱怨、不背离神。
神应许的延迟成就:当神的应许(如人生方向、祷告回应、属灵成长)未按人的时间成就时,需像亚伯拉罕那样忍耐等候,相信神的信实与时间的主权,不急于用自己的方式“促成”。
自身成圣的软弱与反复:在追求胜过私欲、践行真理的过程中(如克服懒惰、改变脾气、持守圣洁),若经历软弱或退步,需忍耐自己的不足,靠神的恩典坚持(《腓立比书》3:12),不轻易放弃对生命改变的追求。
- 绝不能忍耐的事:以捍卫神的真理、拒绝罪恶为核心
违背神本质的罪恶行为:对圣经明确定罪的罪恶(如偶像崇拜、奸淫、凶杀、说谎、贪婪、仇恨等),绝不能忍耐纵容。如《以弗所书》5:11 要求“那暗昧无益的事,不要与人同行,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”,需立场坚定地拒绝,甚至按真理劝诫、纠正。
扭曲圣经真理的异端与谬误:对否认耶稣基督神性、篡改圣经核心教义(如否认因信称义、否认三位一体)的异端,绝不能忍耐包容。如《加拉太书》1:8-9 警告“但无论是我们,是天上来的使者,若传福音给你们,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,他就应当被咒诅。”,需分辨真理、拒绝谬误,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仰不被误导。
践踏公义、伤害弱势群体的恶行:对欺压孤儿寡妇、剥削贫穷人、歧视弱小、行不义之事(如不公审判、暴力伤害),绝不能沉默忍耐。圣经多次吩咐“施行公义、搭救困苦人”(《诗篇》82:3),信徒需按真理发声,甚至采取合宜行动阻止恶行,捍卫神所看重的公义。
圣经中的“忍耐”不是无原则的妥协,而是“在神的界限内,对合乎真理的事持守,对违背真理的事拒绝”——忍耐的终极目标,始终是荣耀神、活出基督的样式。
三、学习忍耐时,基督徒常遇到的内心问题
- 信心动摇:怀疑神的主权与信实
面对长期试炼(如疾病不愈、应许延迟),内心会忍不住质疑“神是否忘记我?”“神的计划是否真的美好?”,甚至因看不到出路而对神的主权产生动摇(如《诗篇》42 篇中诗人的“我的心渴想神,如鹿渴想溪水”,背后也藏着“为何神不立刻应允”的困惑)。
- 情绪失控:被血气、委屈或焦虑辖制
面对他人冒犯(如被误解、被伤害)或环境压力(如计划打乱),内心容易被愤怒、委屈、烦躁占据,想立刻报复或逃避,难以按基督的样式“温柔忍耐”(如彼得曾因耶稣要受难而冲动拔刀,正是血气胜过忍耐的体现)。
- 自我怀疑:因忍耐无果而否定自己
追求成圣时(如改变脾气、坚持祷告),若反复经历软弱(如再次发怒、再次懈怠),内心会自我否定:“我是不是没能力忍耐?我是不是不够属灵?”,甚至因看不到成长而灰心丧志(类似保罗在《罗马书》7 章中“立志为善由得我,行出来由不得我”的挣扎)。
- 忍耐变妥协:混淆“属灵忍耐”与“纵容罪恶”
面对他人的小过错或信仰上的模糊地带,内心容易分不清“忍耐包容”与“纵容罪恶”的界限,要么因怕冲突而无原则妥协(如默许他人的不义),要么因过度严苛而失去忍耐的温柔,陷入“要么极端妥协、要么极端论断”的纠结。
四、面对这些内心问题,我们该怎么办?
- 以神的话语坚固信心,对抗“信心动摇”
当怀疑神的信实时,立刻回到圣经中神的应许——比如反复思想“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”(《罗马书》8:28)、“神的应许,不论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是的”(《哥林多后书》1:20)。像大卫那样,在困惑中“追想古时的日子,思想你的一切作为,默念你手的工作”(《诗篇》143:5),用神过去的信实印证当下的可靠,让真理胜过怀疑。
- 靠圣灵治死肉体血气,管理“情绪失控”
当愤怒、委屈涌来时,不急于回应,而是先在圣灵里祷告,求圣灵拦阻血气的冲动;同时牢记“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,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”(《雅各书》1:21),主动选择“不轻易发怒”(《雅各书》1:19),将情绪的主权交托给神,而非被情绪辖制。
- 以神的恩典接纳软弱,拒绝“自我怀疑”
面对忍耐中的反复,要明白“我们纵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,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”(《提摩太后书》2:13)。忍耐的能力不是来自自己的刚强,而是来自神的恩典——就像保罗所说“我的恩典够你用的,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”(《哥林多后书》12:9)。接纳自己的软弱,同时倚靠神的恩典重新站立,不因暂时的失败否定神在自己身上的工作。
- 以真理划定界限,避免“忍耐变妥协”
分不清“忍耐”与“妥协”时,回到圣经的核心原则:忍耐是对“合乎真理的事(如他人的软弱、神允许的延迟)持守包容,对“违背真理的事(如罪恶、异端)绝不纵容”。比如,对他人的无意冒犯,按《歌罗西书》3:13“彼此包容”忍耐;对明显的罪恶,按《以弗所书》5:11“责备行这事的人”拒绝妥协。用圣经真理作“标尺”,让忍耐始终围绕“荣耀神、持守真理”展开,而非凭自己的感觉判断。
五、总结
基督徒学习忍耐的过程,不是“靠自己攻克内心”,而是“不断将内心交给神,用圣经真理更新思想,靠圣灵得着力量”——正如《罗马书》5:3-5 所说:“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,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,盼望不至于羞耻,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。” 一切内心的挣扎,最终都会在神的恩典中,成为生命老练、盼望坚固的养分。
愿
以马内利!
赵正杨、李新科、徐佳恩
2025年10月0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