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兄姐妹们:
大家主内平安!
一、什么是温柔
根据圣经原则,温柔并非软弱,而是一种源于对上帝顺服、对他人存谦卑与怜悯的心志,在言行中展现出节制、恩慈与包容的生命特质。
源于上帝的性情:上帝本身是温柔的,耶稣基督“心里柔和谦卑”(马太福音11:29),信徒被呼召效法这种样式,让温柔成为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(加拉太书5:22-23)。
与谦卑相伴:温柔不是自我压抑,而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,依靠上帝的智慧待人,正如彼得前书3:4所言,要以“温柔、安静的心为装饰”,这种品格在上帝眼中极为宝贵。
体现对他人的爱与包容:面对冲突或他人的过犯,温柔的人会选择以恩慈回应,而非急躁或报复,正如以弗所书4:2所劝勉的,“凡事谦虚、温柔、忍耐,用爱心互相宽容”。
带来生命的果效:圣经应许“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”(马太福音5:5),这里的“承受地土”象征得着上帝所赐的丰盛生命与属天的福气,也指向温柔的人能在人际关系中建立和平,反映上帝的和睦。
二、怎么做一个温柔的人
根据圣经教导,成为温柔的人核心在于效法上帝的性情、依靠圣灵更新,并在生活中践行具体的真理,可从以下方面实践:
先追求内心对上帝的顺服与谦卑:温柔的根源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,愿意让上帝掌管生命。正如耶稣“心里柔和谦卑”(马太福音11:29),祂的温柔源于对天父旨意的完全顺服。我们需通过祷告、研读圣经,放下自我中心的骄傲,承认“离了上帝,我们不能做什么”(约翰福音15:5),让谦卑的生命态度成为温柔的基础。
以恩慈对待他人,克制情绪与私欲:面对他人的冒犯、误解或冲突时,圣经劝勉“各人要快快地听,慢慢地说,慢慢地动怒”(雅各书1:19)。温柔不是纵容错误,而是不被急躁、愤怒控制,选择用爱心回应——比如耐心倾听他人观点,不轻易指责,即使纠正别人也带着“温柔的心”(歌罗西书4:6)。
效法圣灵所结的果子,让温柔自然流露:圣经指出,温柔是“圣灵所结的果子”之一(加拉太书5:22-23),不是靠自己勉强伪装,而是靠圣灵在生命中工作。我们需常常亲近上帝,顺服圣灵的引导,逐渐摆脱自私、暴躁的旧生命,让温柔成为言行的自然表现,而非刻意的“表演”。
以耶稣为榜样,活出舍己的爱:耶稣的温柔体现在祂对罪人的接纳(如与税吏撒该同席,路加福音19:1-10)、对软弱者的怜悯(如医治患病的人,马可福音1:40-41),以及面对十字架的顺服。成为温柔的人,就是效法祂“不求自己的益处,只求别人的益处”(哥林多前书10:24),在小事上愿意让步,用行动彰显上帝的爱与和平。
三、与神、与人
基督徒的温柔不是单一情境的“脾气好”,而是在与神、与人的核心关系中,以基督为榜样活出的生命态度,在以下关键方面践行:
对神:在顺服中显温柔——信靠祂的主权,不凭血气对抗
对神的温柔,核心是“承认祂的主权高于自己的意愿”,不因环境、计划不符而抱怨或悖逆,而是以顺服的心接纳祂的带领:
面对神的“延迟”或“不同带领”时(如祷告未即时应允、人生计划被改变),不急躁质问“为什么”,而是温柔祷告“主啊,我虽不明白,但相信你的安排最美,求你带领我顺服”,正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“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”(太26:39),显明对神主权的全然信靠;
面对神的管教或提醒时(如圣灵指出自己的罪、圣经真理纠正错误观念),不抗拒或辩解,而是温柔悔改“主啊,求你赦免我的悖逆,我愿意按你的话调整生命”,不凭血气维护“老我”,而是以谦卑的心顺服神的光照。对家人:在相爱中显温柔——包容软弱,拒绝苛责
家人是神赐下的核心关系,温柔需在日常互动中具体流露,避免因“亲近”而放纵血气:
对配偶:不因熟悉而忽视尊重,比如面对意见分歧时,不强行说服或冷战,而是温柔倾听“我理解你的想法,我们一起祷告求主给智慧”;面对对方的疏忽(如家务遗漏),不指责“你总不放在心上”,而是包容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补做”;
对子女:不凭情绪管教,比如孩子犯错时,不暴躁打骂或贴标签,而是温柔教导,用耐心代替催逼,用接纳代替挑剔;
对父母:不因“长大”而轻慢,比如面对父母的传统观念或唠叨时,不打断或反驳,而是温柔回应,尊重他们的经历,包容认知差异。对弟兄姊妹:在相爱中显温柔——扶持软弱,拒绝论断
教会是基督的身体,温柔是维系肢体合一的关键,需在真理中带着爱心相待:
面对弟兄姊妹的软弱时(如灵修懈怠、服事失误、偶尔犯罪),不指责“你怎么不追求”,而是按圣经教导“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”(加6:1),我们可以一起定个简单计划,互相提醒”,用同理和扶持代替批评;
面对信仰观点差异时(如查经时的不同领受、服事方式的分歧),不强行争辩或结党,而是温柔分享“你的看法给我很多启发,我也谈谈我的领受,我们一起求主光照”,在真理中保持开放,不凭血气划分“对与错”;
面对弟兄姊妹的求助时(如生活困难、心灵低谷),不冷漠推诿,而是温柔回应“我愿意陪你祷告,也可以帮你做些什么”,用实际行动彰显“彼此相爱”的诫命,不因忙碌或麻烦而拒绝伸出援手。对世人:在见证中显温柔——以爱回应,拒绝对立
对非信徒的温柔,是福音见证的重要部分,需避免因“信仰差异”而产生对立,以温柔彰显基督的爱:
面对非信徒的质疑或误解时(如对基督教的偏见、对信仰的嘲讽),不急于反驳或争辩,而是先倾听对方的顾虑,再温柔分享,用生命见证代替“辩论”,让对方感受到信仰的温度;
面对不公或冒犯时(如职场被排挤、生活中被误解),不凭血气报复或指责,而是靠主忍耐,用温柔的行为回应,比如被冤枉时不急于辩解,而是说“我知道你可能有误会,我们可以慢慢沟通”,正如彼得劝勉“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,好像用盐调和,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”(西4:6),让温柔成为福音的“桥梁”。对自己:在恩典中显温柔——接纳不完美,拒绝苛责
温柔不仅对他人,也包括对自己——不因“没做到完美”而自我否定,而是以神的恩典接纳软弱:
当自己犯错或没活出温柔时(如对家人发脾气、对他人论断),不陷入“我永远改不了”的绝望,而是温柔向神认罪“主啊,我又靠自己跌倒了,求你赦免我,再赐我力量重新开始”,明白神的恩典大于一切过犯,接纳“成长需要过程”,不凭血气自我攻击;
当面对自己的局限时(如能力不足、时间有限,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),不焦虑自责,而是温柔祷告“主啊,我知道自己有限,求你带领我尽我所能,也接纳我做不到的部分”,不被“完美主义”辖制,以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价值。
四、总结
温柔的核心——“凡事以神为中心,以爱心为根基”
基督徒需践行温柔的每一个方面,本质都是“让基督的生命透过我们流露”:对神的温柔是顺服主权,对家人的温柔是包容相爱,对弟兄姊妹的温柔是肢体扶持,对世人的温柔是福音见证,对自己的温柔是恩典接纳。这一切都不是靠自己的脾气修炼,而是靠圣灵治死血气,让“基督在我里面活着”(加2:20),才能在每一个关系、每一个情境中,自然活出以神为中心的温柔生命。
愿
以马内利!
赵正杨、李新科、徐佳恩
2025年09月20日